(资料图)
课改走过20年多后,伴随着《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(2022年版)》的实施,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再度开启。下一个10年,新课改要注意什么,如何避免学校课改的“翻烧饼”现象,怎样处理好课改的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?在中国教师报记者褚清源的新作《把课改作为方法》中均有回应。
《把课改作为方法》一书日前由江西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。20多年前,伴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启动,作者踏上了教育媒体记者的职业道路,也因此长期致力于课改经验报道和课改现象观察。课改20多年来,涌现出了很多新经验、新现象和新问题。作者试图建立一种审视课改的媒体人视角,既做“报喜鸟”,又做“啄木鸟”。所谓做“报喜鸟”,就是发现好经验,做课改的点灯人;所谓做“啄木鸟”,就是见别人所未见,将窥见的真实问题揭示给更多的人,引发警示和思考。
全书分为“打捞理性的声音”“教育的灵魂之问”“打破教学的贫困”“让同学成为同学”“学习是需要学习的”五辑,内容既直击课改问题,洞察课改流变,又瞭望课改趋势,提供课改建议,是一本教育人的“醒脑”之书。
为什么要把课改作为方法?作者认为:课改是成就人、发展人的手段。当我们投身课改时,不能偏离了“人”这一最高目的。如果我们言说课改时谈的都是集体的人、抽象的人,而少有具体的人、生动的人,那么,课改将是没有生趣的。如果教育的长远目标被悬置了,那么近期目标也注定会偏离。
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吕同舟为该书做序。他在序中谈道:作者希望把课改作为教师成长之法、破圈之法,作为学生成长之法、成才之法,作为学校教育走向高质量发展之法。
国家督学、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先生在为该书撰写的推荐语中指出:他的新作取名《把课改作为方法》有深刻的含义和丰富的意蕴。课改是项伟大而复杂的工程,需要科学设计方案,提供落地方法的支持;课程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“可能的备择”,培养终身带着走的能力;课改是创造的过程,为教师成为反思型实践家铺设道路;课改是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,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奠定基础。书中的论述将宏大的决策、前瞻性理念和真切的实践统一在一起,具有方法论的意义。这很有新意,值得我们认真阅读学习。
下一篇:最后一页
5月14日,郑州经开区第五大街一地铁口,一个核酸采样舱已布点就位,市民有序进行核酸采样。郑州经开区宣传部供图近日,河南省发布《河南省
稳就业保民生。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,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承办的河南省2022年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将于5月16日启动,持
政策内容由河南省(郑州市)12320卫生健康热线整理(截至2022年5月15日上午9时)01进入郑州市市域外入(返)郑人员须查验两码一证,即健康
5月15日是全国公安机关5 15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,河南省公安厅公布一批经济犯罪案件,作案手法曝光。信阳宋某等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2
给独居老人发放蔬菜包,骑着三轮车为居民送快递,把多余的蔬菜和可乐送给邻居……上海本轮疫情中,河南籍29岁的刘鹏程在小区主动当起了志愿
X 关闭
X 关闭